理气通降法在胃脘胀痛治疗中的应用及医案分析
理气通降法
本法适用于胃脘作胀,时轻时重的患者。若情志不遂,肝郁气滞,导致胃失和降;或因饮食不节,饥饱失常而使胃气壅滞,其中夹食、夹湿、夹痰虽间或有之,但以气滞为主者,治宜理气通降。
2. 董老治疗此证喜用香苏饮,在此方基础上,适当加入通降之品,如枳壳、大腹皮、香橼皮、佛手等,组成加味香苏饮,作为治疗气滞型胃痛的主方,疗效较好。本方以苏梗、香附、橘皮为主药。苏梗入胃,顺气开郁和胃,治胃脘胀满有效;香附入肝,解郁理气止痛,治胸脘胀满作痛效果良好;橘皮理气和胃化湿,为脾胃宣通疏利的要药,具有能散、能燥、能泻、能补、能和之功,同补药则补,合泻药则泻,配升药则升,佐降药则降,它与苏梗、香附为伍,既能和胃气,又可疏肝止痛;配枳壳以破气消积,利膈宽中,能消胃脘胀满,通大小便;佐大腹皮下气行水,调和脾胃;香橼皮、佛手二药具有宽胸除胀止痛之功。以上诸药互相配合,可以加强行气、和胃、通降、疏肝、止痛的作用。气行血亦行,气机通降了,胃气运行正常,胃脘胀痛也就消失了。
3. 如遇偏寒者,可加良姜或荜澄茄,行气散寒止痛;伴胁胀者,加柴胡、青皮、郁金疏肝解郁消胀;食滞者加焦三仙消食导滞;兼痛者加金铃子、延胡索理气止痛;吞酸者加左金丸、乌贼骨、瓦楞子清热制酸。
4. 【董老医案】宋某,男,46岁。胃胀多气,时伴隐痛,反复发作,将近1年,食后脘胀尤甚,不思饮食,二便正常。西医诊断:慢性胃炎,胃酸低。舌苔黄,脉象缓。病系气滞食阻,胃失和降,治宜理气和血通降,加味香苏饮主之。处方:香附10g,橘皮10g,鸡内金5g(炒),香橼皮10g,佛手5g,大腹皮10g,砂仁5g,焦三仙各10g,木香6g。服药6剂,胃脘胀痛明显好转,食欲增加。后又按原方加减续进10剂,胃胀基本控制。
相关推荐: